光生物反应器是用于微藻(如小球藻、螺旋藻)大规模培养的专用设备,通过优化光能利用和CO₂传质,实现高密度光合培养(生物量浓度5-20g/L)。系统广泛应用于
生物燃料、高价值藻粉及色素生产,具有可控性强、生产效率高的特点。
一、设备组成
1. 光反应单元:透明管/板式结构(玻璃/PMMA材质)、内置LED光源(波长450-680nm,光强100-500μmol/m²/s)
2. 气体交换系统:CO₂注入装置(浓度1-5%) 、气升式/鼓泡式混合(0.1-1vvm)
3. 温控模块:水循环夹层(控温20-30℃±1℃)、散热风扇(防光热积累)
4. 监测系统:在线pH/DO/Temp传感器、光学密度检测仪(OD680)
二、工作原理
1. 光合培养阶段:光照周期调控(光暗比12:12或连续光照)、CO₂溶解维持pH7.5-8.5(自动补加NaHCO₃缓冲)
2. 营养供给:补加BG-11等培养基(N/P/K比例优化)、限制性营养控制(如氮饥饿诱导油脂积累)
3. 生物量收获:絮凝+离心分离(回收率>90%)

三、设计方法
1. 光路优化:光程<250px(确保透光均匀) 、反射内壁设计(光利用率提升30%)
2. 规模放大:模块化并联(单单元50-1000L)、气升式循环(降低剪切力)
3. 能效设计:太阳能辅助供电、余热回收系统
四、操作流程
1. 系统灭菌:化学消毒(1%H₂O₂冲洗)→培养基过滤除菌(0.22μm)
2. 接种启动:初始OD680=0.1-0.3 →渐进提升光强(100→400μmol/m²/s)
3. 过程控制:每日监测生物量增长率 →动态调整CO₂流量(0.5-2L/min)
4. 采收处理:培养终点(5-10天)→膜过滤或离心浓缩
五、维护保养
1. 日常维护:每日清洁透光面(防藻膜附着)、检查气体分布器通畅性
2. 定期维护:每月校准光学传感器、季度更换通气过滤器
3. 长期保养:年度检查光源衰减(更换LED模块)、密封件防老化处理(硅胶件每2年更换)
